桩基断桩、桩身夹泥现象及处理措施

2022-09-27 10:01:17 返回列表

断桩、桩身夹泥

施工过程中有几根桩出现了断桩和桩身夹泥现象。 断桩表现为水平裂缝,裂缝略有倾斜并贯通全截面,断桩一般位于软硬土层交接处,分析其原因:

(1)桩的间距小,刚灌注的成桩混凝土强度低,在邻桩沉 管过程中,由于振动对于两层土的波速不一样,产生剪切力把 新灌筑的桩剪断;

(2)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过大,灌注混凝土时在管内发生“架 桥”现象,形成断桩;

(3)采用反插施工工艺时,反持深度太大,反插时活瓣向 外张开,把孔壁围垢泥挤进桩身,造成桩身夹泥;

(4)在饱和的淤泥质土中施工,拔管速度过快,而混凝土 坍落度太小,混凝土未流出管外土即涌入桩身,造成断桩或桩身夹泥。

 

断桩的波形图

 

预防桩身缩径、断桩、桩身夹泥的措施

(1)保持正常的拔管速度,严格控制拔管速度是桩身质 量以至工程桩质量得到保证的关 键。

(2)采用跳打法加大桩的施工间距,以减少邻近桩施工的 相互影响。

(3)拔管时,管内混凝土应随时保持2m左右高度,也应高 于地下水位1~1.5m,或不低于地面。

(4)混凝土要采用合适的坍落度:8~10cm(配 筋 时),6~ 8cm(素混凝土)。

(5)密锤慢拔,即边拔管边密锤施打,在灌注入混凝土后, 应先振动5~10s,再开始拔管,边振动边拔 管,每拔0.5~1m,停 拔振动5~10s,如此反复直到桩管全部拔出,拔管速度不宜大 于0.8~1m/min,以增加套管内混凝土的自重压力。